单季净亏8.7亿!赢创押注聚酰胺抢占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材料市场
作者:admin   日期:2025/11/6

11月4日,赢创公布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三季度实现销售额33.9亿欧元,同比下降12%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4.48亿欧元,同比下降22%;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为1.97亿欧元,同比下降39%;净利润亏损1.0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7亿元),由盈转亏。此前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53亿欧元,同比增长134%。


赢创表示,尽管公司基本维持了销售价格的稳定,但销售额的下滑约有一半是销量减少所致。此外,2024年8月超级吸水剂业务的出售以及汇率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美元走弱,也对销售额造成了负面影响。

赢创预计市场需求将在年底前持续疲软,全年调整后EBITDA预计约为19亿欧元(2024年:20.7亿欧元),现金转换率预计在30%至40%之间(2024年:42%)。

赢创表示,其中规模最大的变革举措是“赢创定制”(Evonik Tailor Made)增效计划,正按既定进度推进,并已初步展现成效。例如,管理层级减少和人力成本降低。预计到年底,90%的业务线将完成重组。赢创在11月3日刚宣布剥离其位于印尼勿加泗的甜菜碱业务,进一步聚焦核心高增长领域。

化学品业务的新型差异化管理也带来了积极影响。定制化解决方案业务板块聚焦定价策略,并通过提供特种化工品及定制解决方案,实现平均售价提升2%先进技术业务板块专注于提高工厂运营效率,在整体疲软的市场环境下表现稳健,销量仅下降2%





先进技术业务板块

2025年第三季度,先进技术业务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6%,至14.5亿欧元,主要由于销量和价格的小幅下降,以及汇率的不利影响。
2025年第三季度,先进技术业务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6%,至14.5亿欧元,主要由于销量和价格的小幅下降,以及汇率的不利影响。动物营养业务销售额明显下降,主要由于销量的减少、蛋氨酸价格如预期下调、以及汇率负面影响。无机化学业务因销量疲软和汇率影响,销售额低于去年同期。有机化学业务销售额略高于去年,其中,高性能聚合物业务受益于膜材料等领域需求的显著增长。交联剂业务在持续高企的竞争压力下,仍实现了销量增长。
该板块调整后EBITDA下降32%,至2.02亿欧元,主要受计划性检修费用影响。调整后EBITDA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9.3%降至14.0%。





定制化解决方案业务板块

2025年第三季度,定制化解决方案业务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9%,至13.4亿欧元。这一下滑主要由于销量减少和汇率不利影响,而略微上涨的销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滑趋势。
添加剂业务销售额明显下降。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和耐用消费品的相关添加剂的需求量显著下降,应用于涂料和油漆行业的添加剂销量也明显减少。油品添加剂需求保持稳定,价格略有上涨。整体来看,添加剂业务销售额明显下滑。护理业务销售价格有所上涨,但因销量减少,销售额仍有所下降。
该板块调整后EBITDA下降25%,至2.15亿欧元,主要受需求疲软影响。调整后EBITDA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9.6%降至16.0%。
  • 赢创亚洲产能扩张:长碳链聚酰胺产能翻番
在公布业绩的前一天(11月3日),赢创宣布,其高性能聚合物业务线在上海的聚酰胺二号反应釜项目试生产成功新产线专注生产高性能长碳链尼龙,重点服务运动行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满足亚洲客户对高性能长碳链尼龙日益增长的需求该项目在赢创上海多用户基地进行扩产,计划2025年12月投产

高性能聚酰胺材料是推动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热管理的智能化,以及消费品高端化等领域创新的关键。得益于相关市场的稳步增长,该项目将重点提升包括AABB型聚酰胺和聚酰胺弹性体(PEBA)在内的一系列高性能材料的本地产能。
上述高性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管路、单丝和跑鞋中底、大底等结构。预计在未来几年中,这些高性能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运动用品和消费品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增长。



该项目将使赢创在亚洲的长碳链聚酰胺产能实现翻番,进一步巩固其在高性能聚酰胺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赢创先进技术业务板块亚太区负责人、高级副总裁吴小红表示:聚酰胺二号反应釜项目是赢创在中国提升高性能聚酰胺产能的重要一步。这项投资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本土客户对高性能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们作为汽车和消费品等行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地位。

“此项投资基于我们对长链尼龙需求将显著增长的市场预期,”赢创高性能聚合物业务线高级副总裁兼全球总经理Jan-Olaf Barth博士补充。“新产能的释放,将极大地增强我们的全球供应链韧性,使我们能够更快速、更灵活地响应亚太地区客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来源:赢创官网、化工新材料、PUWORLD
上一条: 这是第一个!    下一条: 上海鹤城研发中心落成,打通聚氨酯原料到产品创新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