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丙烯酸业仍被看好等七则动态
作者:admin   日期:2014/5/29

2014:丙烯酸业仍被看好

 

2009年至2013年,我国丙烯酸市场价格一直保持高位持稳走势。这一方面虽然与原料市场的强有力支撑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丙烯酸下游终端需求面的蓬勃发展有关。因此在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我国丙烯酸生产企业一直维系着其高昂的利润。步入2014年,对于丙烯酸市场来说,2014年仍然是国内化工行业的一个投资热点。在2014年,我国国内新建丙烯酸及其酯类生产企业以及原有生产企业扩产等情况层出不穷。2014年,像是万州石化、山东宏信、万华化学等企业均有新建丙烯酸装置会陆续投产。而像是浙江卫星、宁波台塑、扬子石化巴斯夫等老牌丙烯酸生产企业也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在原有产能基础之上进行扩产。

 2014年丙烯酸新建产能达历年之最,这代表了丙烯酸业内人士对丙烯酸后市的坚定信心。探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丙烯酸下游的不断发展对其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丙烯酸下游主要为丙烯酸普通酯类,拿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异辛酯来说,就是胶黏剂、压敏胶等下游产品最主要的原料。而这些产品的下游多为与零售业有关的包装产品,因此近些年发展情况较好。丙烯酸目前另一主要的下游应用即为以高吸水性树脂为代表的聚丙烯酸产品,由于高吸水性树脂主要应用一次性卫生用品,比如婴幼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以及妇女卫生用品等等。由于这类用品为一次性用品,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新二胎政策的双重推进下,一次性卫生用品发展的巨大潜力势必会在2014年带动丙烯酸领域新的增产点。

 

霍尼韦尔UOP助力中国宁波福基石化提高丙烯产能


 

 霍尼韦尔UOP今日宣布,中国石化企业宁波福基石化有限公司采用UOP C 3 Oleflex丙烷脱氢工艺技术生产丙烯。丙烯是生产塑料所需的关键原料。

 本次授权项目是自2011年初以来UOP所获的第18Oleflex 工艺项目,帮助石化企业满足全球范围内对轻质烯烃的旺盛需求。同时,这也是宁波福基母公司东华能源和UOP的二度合作,此前由东华能源持持大股的张家港扬子江石化于2012年宣布,其在江苏张江港的丙烯生产项目采用UOP C 3 Oleflex工艺。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对丙烯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霍尼韦尔UOP流程工艺和装备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裴彼得(Pete Piotrowski)表示,“UOP已向中国的丙烯生产商授权共计12Oleflex工艺技术,并将继续为中国的石化生产企业提供先进技术,扩大产能,满足需求。

 宁波福基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预计于2016年建成投产,届时丙烯年生产能力将达60万吨。除技术授权外,霍尼韦尔UOP还将提供催化剂、吸附剂、工艺设备、人员培训以及技术服务。

 宁波福基采用UOP Oleflex工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催化性能稳定、活性高、选择性好;且产品收率高,失效催化剂污染低。与其他同类工艺相比,UOP C3 Oleflex技术能够实现最低的现金生产成本投入、最高的投资回报和最小的环境资源占用。

 宁波福基石化有限公司是由东华能源独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位于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2015年聚氨酯硬泡沫需求预计将达到37万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资料显示,我国的既有建筑面积达500亿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为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的建筑。到“十二五”末,新建绿色建筑要达到10亿平方米。截至2012年底,全国一共有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7584万平方米。中国对未来绿色建筑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将给建材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塑料管材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预计到2015年我国塑料管材生产总量约为1320万吨。生产新型塑料管材的企业将会在展会上体验到更多创新技术的塑料解决方案,可望采购到最节能降耗的原材料及设备。随着中国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门窗需求量的增加,未来节能门窗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门窗在建筑能耗方面占20%,而目前国内建筑的门窗大多使用玻璃、型材、五金配件等,节能门窗普及率低,是建筑节能最薄弱的环节。在中国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保障房全面发展等共同促使下,节能门窗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说到建筑节能,不能不提聚氨酯保温材料。该材料拥有良好的保温、阻燃、环保特性,是建筑节能的理想材料。据预计,2015年聚氨酯硬泡需求可达37万吨。

 

建筑保温催生MDI未来市场

 

 MDITDI都是生产聚氨酯的原料,但MDI的毒性比TDI低,其制成的聚氨酯产品模塑性相对较好。2001年国内MDI的需求量为22.60万吨,2012年已经达到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高于国内同期GDP增长率。

 建筑保温是全球MDI最大消费领域。2012年,全球MDI的消费构成分别为:建筑保温41%、冷藏16%、汽车9%TPU弹性体9%及其他(包括管道保温等)25%。相比之下,家用电器是国内MDI最大的消费领域。2012年,中国MDI的消费构成为:家用电器30%、浆料15%、建筑保温12%、交通工具9%及其他(包括胶黏剂)34%。数据说明,国内建筑保温领域对MDI的需求尚未释放,未来空间较大。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既有建筑面积500多亿平方米,每年新增建筑量超过20亿平方米。然而,国内新建筑中大部分仍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能耗的27%。此外,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建筑外墙和窗口的热导率系数为发达国家的34倍,外墙单位建筑面积耗能要高出45倍,因此我国建筑节能的空间较大。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经验显示,采取建筑保温材料是防止建筑物能耗损失的有效技术。由MDI制造的聚氨酯材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满足安全、环保与节能要求的建筑保温材料。在所有保温材料中,EPSXPS是防火性能最差的材料。而阻燃达到B1B2级的PU保温材料,尤其是PU/无机复合材料,其安全性能明显优于EPSXPS材料。短期看,虽然EPSXPSPU便宜,但从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成本考量,PU保温材料比EPSXPS材料更有优势。

 近期三井化学宣布,该公司计划在2016年底关闭鹿岛工厂年产11.7万吨的TDI项目,并且关闭大牟田工厂年产6万吨的MDI项目。虽然三井化学关闭MDITDI工厂对万华化学等国内企业影响利好,但由于其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因此预计利好程度有限。

浅谈聚碳酸酯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最新应用

 

我国聚碳酸酯的研制始于1958年,并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先后有上海天原集团申聚化工厂、江苏常隆 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等从事生产,产品大部分自用。但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抗衡。2005年之后,我国掀起聚碳酸酯投资热潮,世界级聚碳酸酯生产商帝人化成和拜耳先后在我国投资建厂,到2012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达44.1万吨/年。

 作为全球著名的聚合物制造商之一,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上海创建了聚合物研发中心,并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投运了一条年产量为1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工厂和4条其他聚碳酸酯分级掺混材料厂,为生产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另外,帝人化学公司投资9亿日元830万美元在其上海聚碳酸酯混配料工厂内新建的装置已于2009年建成投产,此次扩能完成后,该工厂成为世界级的聚碳酸酯混配料工厂。未来仍有内资、外资新扩建聚碳酸酯装置在我国陆续建成投产。

 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在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新建8万吨/年聚碳酸酯产能,将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该聚碳酸酯树脂联合项目的总投资约为300亿日元。中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沙伯签署的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预计于2015年投产,该项目是中国石化与沙伯在天津现有100万吨/年乙烯合资项目中新增的合作内容,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非光气法生产工艺,总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双方股比50%50%,将生产包括混合级、挤出级、光学级及注塑级四大类聚碳酸酯。拜耳材料科技公司于2010年已经宣布计划到2016年使其在上海漕泾生产联合装置的聚碳酸酯产能翻一番以上,将达到50万吨/年,拜耳材料科技公司也将大大增强在漕泾的研发能力,并将其聚碳酸酯业务部从德国Leverkusen迁往上海,此举将使其业务更贴近迅速发展的亚洲聚碳酸酯市场。另外,拜耳材料科技公司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的聚碳酸酯单层板工厂已于201110月开建,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年已于今年投产,到2015年,这家工厂聚碳酸酯总产能将翻番达到2.4万吨/年。

 现如今,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据悉,牙医用其新型探照灯检测病人牙齿时,健康牙齿会显示绿色,而含有大量细菌及新陈代谢残余物的龋齿则变为红色,牙医可以轻松找到病人的龋齿,并进行处理。研发人员表示,探照灯效果显著主要是其内置的PC过滤器采用了拜耳Makrolon LQ3187 PC生产而成的灯光过滤器,它能切断一些可见光谱,将注意力集中于红光和绿光身上,可以辨别龋齿和健康牙齿。Makrolon LQ3187是一种高透明性PC材料,其光学性能十分优异,并具备良好的抗冲击性和抗断裂性。化工厂1万吨/PC装置也将于未来两年内投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聚碳酸酯拥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耐紫外线辐射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使其比建筑业传统使用的无机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同样的在医疗领域聚碳酸酯以其良好的性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能更加充分的利用聚碳酸酯现有的优良性质,并且研发出更多的应用价值,那么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

 

陶氏汽车系统创新BETAFORCE结构胶解决方案

 

 陶氏汽车系统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商用交通及售后市场供应商,为整车厂商提供所需的定制化粘结剂解决方案,确保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各类轻型材料的有效粘结。旗下产品及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紧凑型电动车及行李箱盖等汽车厢体解决方案。

 复合材料因具有卓越的车身减重潜力,在当代汽车生产中日益受宠;然而,此类材料在有效粘合方面却依然面临挑战。传统的机械及热加工连接工艺无法应用于这类轻量化材料,胶粘剂带来了切实可靠的替代方案。高级粘结解决方案,如陶氏汽车系统的BETAFORCE™结构胶等,能确保胶层的连续分布,达到粘合面之间持续、紧密的相互结合。

 这款结构胶的最新配方现已投入汽车量产。新产品带来的成型周期只有短短一分钟左右,晾胶时间亦可根据工厂特定的安装需求予以调整,如利用红外线处理来加速粘合剂固化等等,初次粘合时也无需使用额外的固定工具。

 陶氏汽车系统业务总裁韩德申先生(Steve Henderson)表示:陶氏汽车系统是汽车胶粘剂领域的创新先锋之一,拥有20余年的丰富经验。如今,我们运用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为日益依赖轻型材料的当代汽车制造商创造裨益。我们在胶粘剂化学领域的卓越专识,以及在应用和加工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使我们成为了各类轻型胶粘剂技术的领先开发合作伙伴。

 陶氏汽车系统同时发现,客户对复合材料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并预期相关的胶粘剂技术和树脂产品领域将在未来的一年内迎来强有力的增长前景。

 

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带动地方千亿投资

 

 据悉,作为迄今为止天津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3年来实现利税224.75亿元,60余种产品累计服务天津300多家企业,拉动天津市工业产值4%以上,带动地方千亿投资。

 在距离天津石化集团42公里、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的天津渤海化工园,每年有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等在内的45万吨化工原料,通过4条管线从天津百万吨乙烯不断被输送到这里。

 据介绍,乙烯作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可以带动发展塑料深加工、橡胶制品、建设材料、化工机械制造、工程建筑、运输等配套产业。以天津渤海化工园中的天津渤化集团为例,正是依托来自于天津百万吨乙烯的化工原料,集团成功实现了由单一海洋化工向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碳一化工相结合产品的结构调整,形成了集约化的发展布局。

 天津石化经营计划部副部长郭强宗告诉记者,在周边的工业园区,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无论是化工、医药、日用品还是快速消费品产业,都在以天津石化为依托来做后续产业链的加工。在大乙烯的带动之下,下游产品延伸、质量的提高、环保的改善,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郭强宗表示,天津石化大乙烯的主要产品带动滨海新区石化下游产业及配套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延伸发展了10条产业链,与此同时,直接或间接增加就业岗位2万余个,最大限度地与下游企业共享原料,客观上形成了生产链条的一体化,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伸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带动本土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