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馆盛况
2015年7月31日下午,成铭科技园里彩旗飘扬、灯笼高挂、锣鼓喧天、喜庆满园,180名贵宾从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汇聚成铭科技园,就是为了见证成铭科技园落成暨成铭热熔胶博物馆开馆的伟大时刻。
14:30,宽敞明亮的成铭培训中心,成铭科技园落成暨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开馆报告会准时进行,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陈铭总经理、邓小华副总经理、王贤胜市场总监分别向贵宾们汇报了成铭科技园、成铭创新中心、成铭热熔胶博物馆的情况。
15:30,高埗镇党委李建雄委员、中国胶粘剂与胶粘带工业协会杨栩秘书长、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委员会江曼霞秘书长、浙江省粘接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教授范宏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盛彪先生、浙江大学叶胜荣教授、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杨晓光馆长等A组的50位贵宾代表移步到热熔胶博物馆现场,在主持人的专业主挂下,50人齐声数着5.4.3.2.1,王贤胜馆长、李建雄党委、陈铭先生、杨栩秘书长拉下了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的红色幕布,中国首家热熔胶博馆-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诞生了。
15:30-16:50,王贤胜馆长为四组共计180位贵宾做了较为详细地博物馆导览讲解。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热熔胶博物馆,是由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公益项目,坐落于东莞市高埗镇冼沙村三塘路成铭科技园,占地480平方米,2014年开始筹建,是在东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的非企业社会化组织。博物馆按照展出内容分为十一部分:一、序言;二、中国热熔胶发展简史;三、热熔胶广泛的应用;四、热熔胶的使用工具与施胶设备;五、热熔胶原材料;六、热熔胶生产制造工艺;七、热熔胶检验;八、丰富多彩的热熔胶产品;九、热熔胶理论文献;十、粘接体验区;十一、结束语。
二、初始发心
在中国胶粘剂行业里,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只是一家小企业,较国际跨国公司显行得力量单薄,为何要建这样一家没有经济回报的热熔胶博物馆呢?很多人都在问这样的问题。
建设热熔胶博物馆是成铭人的一种情怀。成铭公司的创始人陈铭、王贤胜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好伙伴,他们从小就想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热熔胶的快速固化、环保无毒、广泛应用等优良特点吸引了他们,让他们走上了经营热熔胶的创业之路。热熔胶事业的发展改善了无数施胶工人的工作环境,推动了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是非常有意思、有趣味、有社会价值的事情。他们认为:做企业固然要追求利润,但利润绝对不应是企业的唯一追求目标,更不应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创造社会价格应是企业的追求。所以,成铭公司持续金牌赞助行业协会的年会,支持《粘接》、《中国胶粘剂信息》等行业期刊,创建热熔胶博物馆。
创建热熔胶博物馆,梳理中国热熔胶行业历史,为中国的热熔胶行业人士、热熔胶用户、大专院校的师生、关注胶粘技术的社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立体、形象、完整了解中国热熔胶行业的平台,相对于把赚的钱用来买一栋豪宅、一辆豪车,这件事更有价值与意义,更令人愉悦。这就是我们的发心。
三、创建之路
2014年春季,成铭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创建一家热熔胶博物馆的议案,开始了创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建立热熔胶博物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难行更难。我们缺少热熔胶展品,缺少中国热熔胶发展历史材料,没有博物馆建设经验,甚至不知道博物馆建设到哪里去申请。困难重重,但难不倒我们成铭人,因为我们的公司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到今天的,我们有探索求新、不耻下问的法宝。各方咨询,广泛求教,几经周折,总算成功在东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了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的社会化组织牌照。
没有博物馆建设经验,就向有经验者求教。我们组织热熔胶博物馆筹备会议,西卡首席科学家曲军博士、《热熔胶粘剂》作者李盛彪教授、热熔胶委员会赵庆芳主任、《粘接》杂志执行主编沈文斌先生、中国建设陶瓷博物馆杨晓光馆长等莅临会议,为热熔胶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我们集中精力尽可能多地参观国内外的各类博物馆,向其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取经,有幸认识了中国建设陶瓷博物馆、墨刻艺术家杨晓光馆长,他爽快答应帮助我们设计热熔胶博物馆。之后就是多方面地深入沟通,确定博物馆的设计方案,展品陈列形示,展版内容等等。
书写中国热熔胶发展历史,开行业之先河,非常之难。天然热熔胶时期非常慢长,然而世界上合成热熔胶发展历史也就50多年,中国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毋庸置疑,要想书写这段历史,特别是行业的大多数开创者还健在,甚至一些开创者还在热熔胶企业里担当领导工作,争议是难免的。中国胶粘剂与胶粘带工业协会原秘书长龚辈凡先生是最清楚这段历史的,他为我们两次修订“中国热熔胶发展简史”部分,帮助、支持我们的工作。
在梳理中国热熔胶行业历史中,我们发现一些可敬的热熔胶技术研究者,他们亲身实践,创办热熔胶企业,积极推动热熔胶技术进步,推广热熔胶的市场应用,总结热熔胶理论,撰写文章,编著热熔胶书籍,为热熔胶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令人敬佩,令人感动。也看到,中国热熔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竞争与进步,联合与并购等等有趣的历史现象。以史为鉴,书写中国热熔胶发展历史,为行业同仁提供可以借鉴的凭据,少走弯路、错路,以更好更稳健地发展、前行。
四、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建设热熔胶博物馆是一件促进行业发展的大好事,所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当热熔胶行业内得知我们要建设热熔胶博物馆之时,大家讨论热烈,纷纷关注热熔胶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并表达乐意为中国首家热熔胶博物馆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我们缺少博物馆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西卡曲军博士从瑞士飞来提供帮助,李盛彪教授从华中师范大学赶来,热熔胶委员会主任赵庆芳先生专程从杭州赶来,杨晓光馆长亲自承担设计工作,《粘接》杂志做义务宣传报道。中国胶粘剂与胶粘带工业协会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粘接世界”微信群里,各位行业资深人士为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广泛讨论,让博物馆建设思想更加成熟与完善。
我们缺少展品,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为我们专门复制了死海经卷藏经罐,行业前辈王润珩教授多日辛劳为我们整理历史文献资料提供支持,行业顾问叶胜荣教授整理他的文章提供支持,上市公司康达新材创始人陆企亭老师为我们提供PUR、丁基热熔胶样品支持,《粘接》、《中国胶粘剂》、《中国胶粘剂信息》、《粘接与粘合》等杂志社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早期杂志样本,梧州荒川化学为我们提供了松树干及松香展品,东莞科建提供了热熔胶初粘力、持粘力、拉力等检测仪器展品,东莞利乐黄立统先生为我们提供了涂布热熔胶机及涂布系统,上海科建为我们提供了丁基胶展品,东莞舜天为我们提供了PA类热熔胶展品,广州鹿山为我们提供了各类热熔胶复合管道展品……
我们缺少资料,亚利桑那石一峰博士、科腾的杨慧娴博士、广州银森的林洁伟先生、PGI的王平先生、诺信的陈兵先生、杭州仁和的赵庆芳先生、《粘接》杂志的沈文斌先生等等纷纷为我们提供文字、图片等资料以支持。
为建设博物馆,缺什么,需要什么,只要我们发出求助信息,就会得到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众人的帮助大大鼓舞了我们,为了准时开馆,我们的几位工作人员数十个夜晚加班到凌晨二、三点,为的就是按时完成计划中的工作,以保证准时开馆。
五、取得成功
7月31日,成铭热熔胶博物馆顺利开馆,并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的好评与肯定。
我们展出了350余件热熔胶相关藏品,其中非常珍贵的热熔胶行业的早期文献、照片、杂志、书籍让观者眼睛为之一亮,16类热熔胶的应用行业,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热熔胶产品,首创的中国热熔胶发展简史,多样的热熔胶原材料,以及施胶设备、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及标准等等增加了博物馆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观性。
中国热熔胶行业资料的收集应是博物馆最大的特色,相信未来这里会是中国热熔胶文献最全面的地方。
六、未来之路
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是一家非企业社会化法人组织,博物馆由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以后成铭公司每年会拨付一定额度的资金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营,也会接受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的捐赠,还会得到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
我们现在的名字是东莞市成铭热熔胶博物馆,但实际上与博物馆的名字还有较大差距,热熔胶历史藏品非常少,以后将持续收藏、收购、展出更多中国热熔胶历史的藏品。我们将会持续收藏国内外有关热熔胶及其原材料、应用、设备、生产、品质控制等等的书籍、杂志、文章、标准、粘接件等。我们将积极参加中国胶粘剂与胶粘带工业协会、生活用纸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协会的活动。我们将与《粘接》、《中国胶粘剂信息》、《中国胶粘剂》、《化学与粘合》等行业杂志合作,通过杂志、行业网络、微信普及热熔胶知识。我们将与高校热熔胶专家合作,编写热熔胶相关的书籍,整理行业资料,书写中国热熔胶行业的历史。
关于成铭:
东莞市成铭胶粘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的热熔胶企业。公司专注于热熔胶的研究和创新。以“诚信、进取、创新、完美”为经营理念,秉承“先客户之忧而忧,后客户之乐而乐”之服务宗旨,不断“创造更多满意客户”。成铭热熔胶已广泛应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包装、标签、汽车内饰、电器、工艺礼品、玩具、无线装订、PET包装盒、木工、粘扣带以及制鞋等多种行业。
我们的微信号:zhanjiezixun
《粘接》杂志邮发代号:38-40
联系电话:
上海(021)57747887
湖北(0710)3820811
投稿邮箱:zhanjzz@263.net
粘接官网:www.zhanjie.com.cn